摘要:由火爆到遭嫌弃,无数水果跌落神坛,比如曾经最高能卖四五十元的高端水果黑布林,现在已经跌到几块钱。刚进入国内的辉煌不复存在,黑布林沦为普通水果,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。这是规模化种植,市场供应能力增长和猕猴桃早采,造成黑布林品质下降的双重结果。除...
由火爆到遭嫌弃,无数水果跌落神坛,比如曾经最高能卖四五十元的高端水果黑布林,现在已经跌到几块钱。
刚进入国内的辉煌不复存在,黑布林沦为普通水果,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。这是规模化种植,市场供应能力增长和猕猴桃早采,造成黑布林品质下降的双重结果。
除了黑布林,柚子、苹果、芒果、猕猴桃等水果不同程度地存在早采问题。水果早采无异于竭泽而渔,以水果品牌为筹码赢得消费者信赖,促成交易。结果就是,消费者吞下苦果,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,销售平台大得其利,果农获利微乎其微。
接下来,结合即将上市的猕猴桃为案例,分析猕猴桃由火爆到遭嫌,探究网上购买的猕猴桃放烂都不熟的原因,探索解决猕猴桃品牌危机的措施。
猕猴桃原产我国,但当时野生的猕猴桃还没经过改良,酸涩无比,口感极差,没人愿意食用。1904年,猕猴桃被带往国外,经过培育改良,产质稳定,口感酸甜适中,营养价值丰富,深受消费者的欢迎。
随着猕猴桃改良品种的爆火,成为炙手可热的高端水果,我国部分地区意识到这类水果的市场潜力,引入种植改良的猕猴桃。
起初几年,猕猴桃定位高端,价格昂贵,顶着进口水果的光环,成为水果市场的宠儿。好景不长,因猕猴桃是跃变型水果,成熟后不能远程运输,生产者就选择早采来规避运输途中的烂果问题。
刚开始,都是提前一周采,通过催熟,猕猴桃的口感和品质都能有保障。但最近几年,猕猴桃的上市时间越来越早,部分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猕猴桃再放都放不软,软了就变烂,不能食用。
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猕猴桃的消费量逐年下降,消费渠道上的恶评如潮,同跌下神坛的黑布林能媲美。
猕猴桃早采的恶果,不仅让消费者的体验下降,还让生产者赔本,中间商欲哭无泪,销售渠道信誉大跌。
曾经购买过猕猴桃的消费者反馈,问题集中在两点:
一是果品下降。正常情况,猕猴桃能催熟,口感香甜,适合各类消费者食用,但网上采购的猕猴桃催熟周期长,软了就烂,不能食用。
二是劣果问题。采摘运输过程中,生产者对果品把控不严格,小果、烂果、病果问题很严重,物流滞后还可能造成猕猴桃腐烂。
以上两大问题是忽视种植管理和早采造成,消费者收到猕猴桃时都是有苦难言,只能哑巴吃黄连。
短期来看,生产者、中间商和平台都能赚到钱,获得巨额利润。长期来看,消费者对猕猴桃的信任下降,消费需求不高,生产者只能砍树;中间商囤果难售,成为猕猴桃恶果的接盘者;销售渠道收获差评,被消费者抛弃。
因此,遏制猕猴桃遇到的危机刻不容缓,唤起消费者的信赖尤其重要。只有消费者愿意消费猕猴桃,猕猴桃才能重新回到消费者视野。
猕猴桃并没完全丢掉市场,依然是国内重要的水果,只不过是因前些年的早采,部分消费者对猕猴桃的印象不佳。
接下来,猕猴桃想重新回归市场,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要坚持三大原则:
一是坚持品质优先。市场上销售的猕猴桃要能满足食用要求,不能过早采摘。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指导约束,要规范采摘时间和标准,形成具有约束性质的管理条例。
二是坚持协同配合。猕猴桃生产者、中间商和销售渠道要统一认知,形成良好的沟通协同机制,避免相关主体为追求经济效益,提早采摘上市。
三是明确惩罚机制。相关主体要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,对早采的生产者,要进行警告,要坚决抵制猕猴桃早采现象。
对猕猴桃生产者来说,坚持以上三大原则既能起到约束作用,还是保障。因为从根本上来看,猕猴桃被消费者抛弃,影响最大的就是生产者,中间商和销售渠道都有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措施。
最后想说:现阶段,国内部分地区的猕猴桃已经陆续上市,不是早摘果,可放心购买,要注意的是不同猕猴桃品种上市时间不同,要选择合适的品种食用。消费者采购过程中,不要贪图便宜,销售价格过低,往往就越容易出现问题。